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说课评课“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11-15 19:40:38  浏览次数:347次  栏目:小学数学说课评课
标签:小学数学说课评课大全,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http://www.dbk123.com
      一、背景
  “整数减小数”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中的一课。教研组备课时,两位教师(A教师教龄8年,有4年的新课程教学经历;B教师教龄20年,有2年的新课程教学经历)对本课教学顺序的安排产生了分歧。A教师认为: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没有必要对教学顺序做调整。B教师认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性质,同样也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应用小数的性质学习整数减小数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决定让两位教师按各自的思路教学本课。
  二、教学实录
  A教师的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在体检的时候都要量体重。(课件出示主题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量体重”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量体重)从图中你们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淘气的体重是45千克,丁丁的体重是33.4千克。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2:两人的体重一共是多少千克?
  生3: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你们会列算式吗?
  (学生口头列式后,师板书45-33.4,学生讨论计算方法)
  交流时,学生出现了以下三种竖式:
  
  学生陈述列式的理由:列第一个竖式的理由是整数部分对齐,列第二个竖式的理由是末位对齐,列第三个竖式的理由是小数点要对齐。
  师:为什么要在45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添上一个“0”?
  生4:因为书上就是这样写的。
  (如何计算,学生遇到了困难)
  师:我们看看书上智慧老爷爷是怎么说的。
  (指名学生读: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最后全班齐读)
  师指出第二个竖式的错误,学生计算,最后练习巩固。
  B教师的教学:
  师:老师在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一支钢笔的标价是8元(板书:8元),在另一家商场里,看到同样型号的钢笔标价是8.00元(板书:8.00元),你们认为哪家商场的钢笔比较便宜?
  生:两个商场的钢笔价钱一样。
  师:大家的意思是说8元和8.00元是相等的,对吗?(生:对。师板书:8元=8.00元)它们的后面都带有单位“元”,如果把“元”去掉,它们还相等吗?
  生:相等。
  师:也就是说8=8.00(擦去单位“元”)。下面,请大家观察等号两边的两个数,它们有什么不同?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说。
  生1:在8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两个“0”就变成8.00了。
  生2:反过来,把8.00后面的“0”和小数点去掉,就是8。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了不起。现在,我们来看下面的两幅图。(课件出示)
  
  用小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0.3、0.30)
  师:0.3和0.30有什么关系呢?
  生3:0.3等于0.30,也就是说0.3的后面添上“0”就是0.30,0.30去掉后面的“0”就是0.3。
  师:你们能把刚才的发现概括成一句话吗?
  (引导学生概括后,指导学生看书上的结论)
  出示练习题:
  1.下面小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
  3.090  12.000   0.01002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7   0.51200   3
  师:利用大家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书上的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最后练习巩固)
  
  三、课后的讨论
  
  课后,教研组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讨论,评价如下:
  A教师的这节课,整体上较忠实于教材的编排意图,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顺序进行教学,

  www.dbk123.com 理念上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但教师对小数的性质这个内容处理的稍嫌单薄,学生缺少主动的探究,对“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个教学中的难点,没有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
  B教师能大胆地突破教材的编排顺序,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的难点突破很有办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能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既到位,又不越位,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但B教师的这节课似乎有些穿新鞋走老路之嫌。
  
  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追踪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对两个班学生的作业情况做了调查,从作业的差错情况来看,差别不大。随后,我们又对两班各20名学生做了随机抽查,问题是:你知道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吗?结果A班答对的学生有12名,正确率为60%;B班答对的学生有17名,正确率为85%。可见,课堂中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视点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五、反思
  
  两节研讨课,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对课的内容本身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
  1.两位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表面上看是教无定法的表现,实质上是新课程实验中两种不同课程理念的碰撞。A教师依据以学生经验为主的课程理念,从具体的情境出发,“把丰富的情境沿学科主线镶嵌与展开”。B教师依据以学科为主的经验课程理念,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同样来自学生的生活,但数学这根主线一直贯穿课的始终,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2.两种不同的教材使用观。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实施教学,关键是教师心中的这本“教材”。这本教材既要装有“数学”,又要装有学生,还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脚手架”,而不只是为了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些应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常要思考的问题,孰优孰劣,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如果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教师只是“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势必会造成一些学生在认知上的困难,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也会对学生的后续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3.对一个问题产生分歧是校本教研的直接动力。通过对问题的“教”与“研”,逐步深入地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使教师通过研究逐渐达成理念上的共识,最终达到提升教师灵活处理教材能力的目的。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