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 级 情 况 分 析 | ||||||||||||||||
上 学 期 考 试 成 绩 情 况 分 布 表 | ||||||||||||||||
班级人数 |
到考人数 |
总分 |
平均 成绩 |
100~90 |
89~80 |
79~70 |
69~60 |
59~50 |
50以下 |
不及格率 | ||||||
|
|
|
|
|
|
|
|
|
|
| ||||||
双基情况 |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 |||||||||||||||
学习能力 |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 |||||||||||||||
学习习惯 |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差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较应付。 | |||||||||||||||
差
生
情
况 |
姓名 |
主要缺漏 |
补缺措施 | |||||||||||||
|
应用题、概念的应用 |
1、 加强应用题的分析、理解,梳理解题思路。 2、 加强概念间的理解、比较、分析。 | ||||||||||||||
|
应用题、概念的应用 | |||||||||||||||
|
| |||||||||||||||
|
| |||||||||||||||
|
| |||||||||||||||
全
册
教
材
基
本
要
求 |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
全册重点
难点
关键 |
(1) 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 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 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 |||||||||||||||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措
施 |
(1) 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 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 |||||||||||||||
课外活动安排 |
1、结合“自行车里的数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获取数据,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2、继续进行“奥数”教学。 | |||||||||||||||
教研专题 |
优化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 |||||||||||||||
专题落实措施 |
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3、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 |||||||||||||||
第( 一 )单元 内容: 负数 | ||||||||||||||||
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 ||||||||||||||||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 ||||||||||||||||
教学措施: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 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 ||||||||||||||||
教学追记: | ||||||||||||||||
第( 二 )单元 内容:比例 | ||||||||||||||||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 ||||||||||||||||
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 ||||||||||||||||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 ||||||||||||||||
教学追记: | ||||||||||||||||
第(三)单元 内容:圆柱与圆锥 | ||||||||||||||||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 ||||||||||||||||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 ||||||||||||||||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 ||||||||||||||||
教学追记: | ||||||||||||||||
第( 四 )单元 内容:统计 | ||||||||||||||||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 ||||||||||||||||
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 ||||||||||||||||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 ||||||||||||||||
教学追记: | ||||||||||||||||
第( 五 )单元 内容:数学广角 | ||||||||||||||||
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
教学措施: 1、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 ||||||||||||||||
教学追记: | ||||||||||||||||
第( 六 )单元 内容: 整理和复习 | ||||||||||||||||
教学重点: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 ||||||||||||||||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
教学措施: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 ||||||||||||||||
教学追记:
| ||||||||||||||||
|
日 期 |
教 学 内 容 |
备注 | |||||||||||||
一 |
2.13—17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 |||||||||||||
二 |
2.20—24 |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 |
| |||||||||||||
三 |
2.27—3.3 |
比例的应用、整理和复习、圆柱 |
| |||||||||||||
四 |
3.6—10 |
圆柱、圆锥 |
| |||||||||||||
五 |
3.13—17 |
球、整理和复习、统计表 |
| |||||||||||||
六 |
3.20—24 |
统计图 |
| |||||||||||||
七 |
3.27—31 |
数和数的运算 |
| |||||||||||||
八 |
4.3—7 |
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 |
| |||||||||||||
九 |
4.10—14 |
应用题 |
| |||||||||||||
十 |
4.17—21 |
应用题、量的计量 |
| |||||||||||||
十一 |
4.24—30 |
几何初步知识 |
| |||||||||||||
十二 |
5.8——12 |
简单的统计 |
| |||||||||||||
十三 |
5.15—19 |
综合复习 |
| |||||||||||||
十四 |
5.22—26 |
综合复习 |
| |||||||||||||
十五 |
5.29—6.2 |
综合复习 |
| |||||||||||||
十六 |
6.5—9 |
考试 |
| |||||||||||||
十七 |
|
|
| |||||||||||||
十八 |
|
|
| |||||||||||||
十九 |
|
|
| |||||||||||||
二十 |
|
|
| |||||||||||||
廿 |
|
|
| |||||||||||||
廿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