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册知识作为新课程实施第4学期,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而重点部分则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当5)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目标:
1、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书写习惯,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等)
2、知识点的及时落实
3、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4、优生更优,后进生不成为后进
四、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二(1)班,共34名学生,女生16人。这些学生分居在上岙、门前山、郑宅、棠梨埭、六甲、菜洋、社下等7个行政村,这些学生的年龄偏小,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特点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孩子们天真可爱,但由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在农村,故在生活经历上阅历浅。加上缺乏家长的指导。使有些学生学起来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还得加强具体指导,重在抓基础习惯养成教育,使每个学生在本学期都有所提高。
二(2)班共28人,女生14人,男生14人,总体年龄偏小。因此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课堂纪律时常要提醒,积极性不高。但这整个班级学生活泼、可爱,一下课就喜欢围着你转。针对农村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外界信息接触量少的特点及在家缺乏指导等特点。要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多下功夫,争取与学生共同进步。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抓好学生的常规习惯养成教育,在课前准备、课堂思考、发言、课后作业等几个方面做好严格规定。
2、提前备课,做好课前准备,保质保量地开展教学工作。
3、认真批改作业,争取面批面改,有错能及时订正,不让后进生落队。
4、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5、开展“一帮一”活动,促进优生更好地发展,带动后进生学习,从而使整个班级协调稳步发展。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教学内容 |
课时 |
执行情况 |
1 |
解决问题 |
1 |
|
2 |
解决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
3 1 |
机动1课时 |
3 |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除法 |
1 3 |
机动1课时 |
4 |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
4 |
机动1课时 |
5 |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与复习 |
3 1 |
机动1课时 |
6 |
图形与变换 |
4 |
机动1课时 |
7 |
剪一剪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
1 3 |
机动1课时 |
8 |
解决问题 |
4 |
机动1课时 |
9 |
整理与复习 期中复习及测试 |
2 3 |
|
10 |
“五一”放假 |
|
|
11 |
万以内数的认识 |
4 |
机动1课时 |
12 |
万以内数的认识 |
4 |
机动1课时 |
13 |
克与千克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
2 2 |
机动1课时 |
14 |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
4 |
机动1课时 |
15 |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有多重》活动课 统计 |
1 1 2 |
|
16 |
找规律 |
4 |
机动1课时 |
17 |
总复习 |
5 |
|
18 |
总复习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