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对《有余数除法》的再认识
对《有余数除法》的再认识

对《有余数除法》的再认识

04-02 15:20:31  浏览次数:474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标签: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对《有余数除法》的再认识,http://www.dbk123.com
 我讲了几次《有余数除法》,感觉学生对“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个重要的结论理解起来很困难。但是当我听完总校一位老师讲的《有余数除法》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对这节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操作活动数学化,层次落点明确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概念教学中,动手操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概念形成的基础。《有余数除法》在教学时,老师是通过分糖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的。老师分给每组的糖的数量不同,但都要求平均分。在学生操作后,问学生分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由此得出:有时候平均分,还会有剩余。同时用一个新的除法算式9÷4=2……1,表示糖的总数是9块的情况,由此认识了余数(不能分的)和算式的读法。这是操作活动的第一个落点。接下来汇报糖的总数是10块的情况,算式是10÷4=2……2,让学生列出算式,复习读法,问两个2表示的意思,加深对余数概念的理解。这是操作活动的第二个落点。然后,汇报糖的总数是11块的情况,算式是11÷4=2……3,让学生通过算式,表达出分的情况,再次明确余数3不能再分。这是操作活动的第三个落点。接着问学生:“11块糖再加上1块,分的情况会怎么样?是不是商2余4?”得出余4块糖可以4人再分一轮,正好平均分没有剩余的情况。这是操作活动的第四个落点。到这儿还没有完,又问学生:“分给4个人不可能剩4块,可能剩5块吗?”得出:“当糖分给4个同学的时候,剩下的只能是1、2、3块,不可能是4块以上。” 这是操作活动的第五个落点。然后又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有一组分剩余了4块糖,是怎么回事?”让这组的同学上来摆。列出算式是14÷5=2……4,原来这组有5个人,近而感受除数变化了,余数也会随着变化。分给5个同学,剩余的必须是5以下的数。最后得出了:余数的大小和除数有关——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是操作活动的第六个落点。一个操作活动,包含的内容是如此的丰富!然而又不让学生感到乏味,层次清楚、落点明确,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具挑战。
二、找准关键点来突破难点
学生为什么对“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结论,这么容易就理解了呢?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当剩余的糖的块数小于分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当剩余的糖的块数等于分的人数时,能再分一轮,正好分完;当剩余的糖的块数多于分的人数时,还能继续再分。这三种不同的情况,使学生结合对生活实际的理解,自然得出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结论。老师找到了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和除数关系的关键点来突破教学难点,有水到渠成之感!
下课的时候,学生满载着学习的收获与喜悦,吃着分到的两块甜甜的奶糖,享受了学习的无限乐趣。我也因此找到了自己教学改进的方向。

,对《有余数除法》的再认识

《对《有余数除法》的再认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