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04-02 15:11:10  浏览次数:979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标签: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http://www.dbk123.com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教学录像,难免有些唐突。不过细细看下来后,的确对自己进行教学有了很大的触动。同时针对本学期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于时间分配的有合理性。我对自己对本节课课堂观察。

一、         目标达成度。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本节课我采取三层次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眼、脑、手同时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第一层次表现在分数意义的产生上,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图片入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整数和分数的运用,让学生感受质疑,为什么分数可以已经要把我们所要用到的数表示出来,为什么还要产生小数?然后再从分数的改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应用比较麻烦,为了用起来更加方便,人们就把它们改换了一种书写的形式。第二层次表现在小数意义的教学中,教材中利用米与分米、厘米、毫米的改写,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设计了“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份是多少米呢?能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吗?而我在教学中直接从线段图入手,从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入手,让学生在改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中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避免了教材中由于增加了米后意思上表达的不够清楚。第三层次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将小数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对整数计数单位的复习进行引申。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以上三部分的教学,基本达到了自己的预定目标。

二、         时间分配方面来看。

学习时间是有效性教学的前提。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在本次课堂观察中,我重点对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在我总共3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用去15分钟,占总时间的43%,“师生问答”用去10分钟,占总时间的30%,“学生活动”用去3分钟,占总时间的10%,“作业练习”时间用去5分钟,占总时间的20%,其它时间用去2分钟,占总时间的7%。从这样的一个时间分配可以看出,我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教师的讲解和师生的问答当中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重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时间比较多,可能由于这是一节概念课的缘故吧,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师生间的交流来进行。师生问答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活动反馈和方法交流,教师的提问大多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关注点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猜测、推理、验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听课过程中和课后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教学时间究竟应该怎样分配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行为不仅为目标服务也为教学效率服务。

2、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才会有的放矢。

3、分析教学对象,教学时间的分配才会更加艺术和人性。

4、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把握课堂的整体学生利益,教学时间的分配才能平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