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编排有着它的特点: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从简单的基础应用题开始,由一、二步简单的应用题到三步以上复杂的应用题。一般是:认识了加法就安排加法应用题,学习了减法就安排减法应用题,掌握了乘除法,就安排乘除法应用题。学生对例题容易掌握,练习起来也比较单纯,学了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解答,学生会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今天学的应用题,明天就可能忘记,甚至出现见“多”就加,见“少”就减,见“倍”就乘,见“一共”就加等错误思想。因此,老师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课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大胆创新,以使他们能主动地、有兴趣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根据教材中应用题编排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改进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尽量符合学生的口味。一、二年级是学习应用题的基础,学生应重点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文字叙述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如:“饲养场里有23只黑兔,比白兔少11只,白兔有多少只?”学生应掌握哪个是大数?(白兔),哪个是小数?(黑兔),哪个是相差数?(11只),要求什么数?(大数),用什么方法?(用加法),用方字叙述列式为:黑兔的只数(小数)+11只(相差数)=白兔的只数(大数)。对这类型的应用题要反复多练,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三、四年级是学习应用题的关键,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在小学学习甚至整个学习生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众多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在这一学段得到变化发展,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产生问题较丰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一块重要内容。这时加、减、乘、除四则法则学生全部掌握,应用题由一、两步简单的变为三步以上的复杂的应用题,困此教学方法应由“一题多练”改为“一题多变”,有些特殊的题还要“一题多解”。如:“黑兔26只,白兔52只,_________?”可让学生提出要求的问题解答,问题不同,解题方法也不一样。①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②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③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④白兔只数是黑兔的几倍?到了五六年级认识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后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解答。如:①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②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③白兔比黑兔多几分之几?④黑(白)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科学史上几乎每一项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学生对学习应用题既感兴趣又愿动脑筋去想,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先要使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也是要审清题意,重点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抓住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举一反三,勇于尝试创新,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浅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