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错题成因及解决策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错题成因及解决策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错题成因及解决策略

04-02 14:20:15  浏览次数:926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标签: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错题成因及解决策略,http://www.dbk123.com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解题时难免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们完成数学习题的错误率居高不下,事实上有不少错题都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而造成的。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我以下面的例子来说:

 每只小花猫钓4条鱼。

(1)5只小猫钓多少条鱼?
(条)
(2)每只小黑猫钓的鱼是小花猫的2倍,每只小黑猫钓多少条鱼?
(条)
 (3)7只小花猫钓的鱼,比30条多还是少?




解决第一题,全班同学都做对了。
解决第二题,错误解法1:5×2=10(条)
            错误解法2:20×2=40(条)
            错误解法3:20÷4=5(条)
解决第三题,错误解法1:30+7=37(条) 答:比30条多。
            错误解法2:4×7=28(条) 答:还有2条鱼。
            错误解法3:5×7=35(条) 答:比30条多。
            错误解法4:30÷7=5(条) 答:比30条少。
            错误解法5:30-7=23(条)答:比30条多23条。
归因:
    我觉得他们之所以会做错,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一些学生往往是一道题目还没看完,就凭空想象动笔答题,解决第二题时就有学生将这一题的题目扯上了那一题的题目,5是上一题的信息,20是上一题的得数,学生没审清题目、找到相关的数学信息,就想什么写什么。
2、由于审题不认真,就粗枝大叶,匆忙回答,解决第三题时,有学生列式正确了,却在作答的时候,答非所问。 
3、由于题目的这种叙述形式,学困生不易理解,只从字面上看在信息获取与思维运算中存在较多的困难,学困生明显依赖形象思维,其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与独创性相对欠缺,思维受阻状况严重。
4、做完不检查,
解决策略:
1、要求学生每次拿到题目,要多看,多读,边读边思考,边画出重要的数学信息,如果里面有已知的信息的数据而没有在题目中的,让学生把它画出来,在上面写下数据,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表述题目的意思。通过这样的训练来加强学生对应用题题意的理解,从而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意思。
2、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仔细审题的习惯。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想明白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开始动笔计算。二是细心检查的习惯。在学生全部计算完成后,教育学生一定要仔细检查。这不是一节两节课可以养成的习惯,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中,我要时时提醒,次次强调,让学生把这些好的学习习惯灌输在头脑中。
总之,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讲究教学的艺术,那么,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错题成因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