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品德与社会的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发挥品德与社会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生的思想教育为抓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品德与社会真正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理念。
组织学习二期课改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新课程》精神实质,积极开展讨论,并写好学习心得,以此开拓视野,提升教学理念。
2、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主题,并有中心发言,做好记录。
(2)结合学科特点,加强教学联系,灵活开展学科研讨活动,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互帮互学,教学相长。
(3)积极组织开展公开教学活动,本学期将申报两堂公开亮相课,并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听课评课。
(4)加强科研,确立主题,展开研究,撰写论文,提倡写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开拓创新,争创特色。
根据学科特点,我们将家乡的特色融入思品与社会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作为重点开展教学活动,并逐步形成系列,创出我们的特色。
三、重点工作
1、本学期确立品德与社会的科研课题,并争取进行初级阶段的实施工作。
2、建立和健全品德与社会教研组的活动制度,并做到有计划,有反思,有总结。每次教研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主题,做好记录。
3、本学期进行两次校级品德与社会公开教学研讨活动。
4、积极参加区级品德与社会教学研讨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5、积极撰写品德与社会的专题教学论文和案例。争取在相应杂志上发表。
,十一五品德与社会校本研修学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