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为《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幻灯片切换方式》。
作为增强页面动感的又一手段, PowerPoint的幻灯片切换和动画效果,与FrontPage中的网页过渡在操作及效果上具有共性。教学中可适当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把握共性,整合新旧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切换方式与动画效果的设置,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力求在轻松的氛围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使学生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后续知识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进行知识整合,掌握共性,触类旁通。
2、掌握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与动画效果的操作技能。
3、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4、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切换方式与动画效果的设置操作;
难点:处理好幻灯片过渡时间和幻灯片中动画出现时间的间隔。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结合演示法、实习法、谈活法。
手段:利用苏亚星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屏幕广播”。
五、软件准备
(1)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
(2)PowerPoint软件。
(3)教师自制课件:
幻灯片:《美丽的苏州园林》(教师机上有切换效果、学生机上无切换效果)。
网页:学校《班级网页》(有网页过渡效果)。
六、教学策略设计:
(一)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屏幕广播:幻灯片:《美丽的苏州园林》(各幻灯片有“飞”出来的效果)。
问:想不想让你的幻灯片放映时“飞”起来?
(二)提出问题、启发引导
1、你知道这种“飞”出来的效果在幻灯片中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布置任务1:“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要求所有学生完成; “换页方式”:弹性任务,为水平较高学生设置。
(三)自行研讨、意义建构
教师在此期间进行操作辅导、答问,以保证所布置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自主评价、及时调整
1、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演示。
2、师生评析:重点是操作方法和技能。如“幻灯片切换”在“菜单”中的位置、效果的选择、速度设置、换页方式的设置、应用或全部应用等。
3、屏幕广播:网页:《班级网页》(有网页过渡效果)。
问:PowerPoint与FrontPage两种软件的过渡效果及设置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吗?
(五)知识应用、巩固强化
1、布置任务2:“设置动画效果”。
2、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六)作品赏析、情感升华
1、展示任务完成好的作品。
2、审美与赏析:重点是情感评价、审美意识。如效果设置与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对活动与作品的态度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屏幕广播] 幻灯片:《美丽贵州》(各幻灯片有“飞”出来的效果)。 [提问]想不想让你的幻灯片放映是时“飞”起来? |
观看屏幕广播,思考, |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
提出问题、启发引导 [提问]你知道这种“飞”出来的效果在幻灯片中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在“菜单”栏里用哪个命令? 布置任务1:“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要求所有学生完成; “换页方式”:弹性任务,为水平较高学生设置。 |
回答1: 设置幻灯片切换。 回答2: “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幻灯片切换”命令。 |
巧妙质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猜测。 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自行研讨、意义建构 教师在此期间进行操作辅导,答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鼓励相互帮助。 可能出现的问题:切换方式设置后发现以前设置的有些效果消失。解决:处理好幻灯片过渡时间的间隔。 [提问] 如果我们要删除切换方式呢? [提问]要修改切换方式呢? 收集“任务1”学生实习操作测验数据。 |
学生用PowerPoint软件打开幻灯片:《美丽的贵州》。反复设计,不断地通过实践、查询进行探究、验证,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会用“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幻灯片切换”命令设置幻灯片切换的多种效果。选择“切换方式”、设定“过渡时间”。 回答:选择“切换方式”为“无切换”。 回答:重新选择“切换方式”。 完成任务1。 |
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启发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自主评价、及时调整 1、启发、引导 [提问] PowerPoint与FrontPage两种软件的过渡效果及设置方法什么异同之处? |
1、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演示。 2、师生评析:重点是操作方法和技能。如“幻灯片切换”在“菜单”中的位置、效果的选择、速度设置、换页方式的设置、应用或全部应用等。 观察网页切换方式与动画效果,回忆,思索。 相同点:都是过渡效果,美化了页面间的交换过程,增强了页面间的动感。 不同点:FrontPage中的网页过渡效果的设置只对当前页面有效;而PowerPoint中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可对一张或多张幻灯片同时设置。 |
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得到锻炼,受到激励。同时,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操作。 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注重学科内知识的整合,合理地建立教学内容间的联系。 |
知识应用、巩固强化 1、布置任务2:“设置动画效果”。 2、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收集“任务2”学生实习操作测验数据。 |
会用“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动画效果”命令设置幻灯片多种动画效果。 完成任务2。 |
注重效果设置与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
作品赏析、情感升华 组织、合作 [结束词] 同学们的作品设计得美吗?贵州美吗?你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热爱吗? |
1、展示任务完成好的作品。 2、审美与赏析:重点是情感评价、审美意识。如效果设置与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对活动与作品的态度等。回顾所学,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审美意识,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情感的高潮中结束本课。 |
教学后记:教学设计借鉴了孝感市王均成老师的设计,我做了一下修改。在实际上课中通过欣赏贵州山水的美,欣赏家乡的美丽,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热爱家乡的感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生要学,要使自己的幻灯片更美,效果很好。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学生对FRONTPAGE的操作已经有些忘记,课前复习一下效果会更好。通过对比两种软件的切换效果,学生可以发现原来有些软件的操作是相通的,从而为以后再学习其他软件时打下基础,信息教学我感觉并不是要学生掌握一种或多种软件的使用,而是学生通过操作培养一种思维方法,有了这种思维相信学生学起东西来就能事半功倍。说得不好,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幻灯片切换方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