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幼教文章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我的朋友-蚕宝宝(推荐)
我的朋友-蚕宝宝(推荐)

我的朋友-蚕宝宝(推荐)

11-19 13:40:19  浏览次数:895次  栏目: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标签: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教案, 我的朋友-蚕宝宝(推荐),http://www.dbk123.com
我的朋友——蚕宝宝

适用对象:中班第二学期幼儿

 

二、背景资料

在前一个主题活动“我的好妈妈”接近尾声时,孩

子们邀请妈妈去公园聚会。他们发现“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树上长出了小小的嫩芽。”“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孩子们意识到“春天来了!”

        究竟孩子们对哪方面最感兴趣?对我们班孩子来说,什么内容又最具有探究的价值呢?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们请家长帮助孩子一起采集春天的花,饲养春天的小动物(蝌蚪、鱼苗、蚕宝宝),收集春天的故事、儿歌、其他资料。

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大多是第一次见到蚕宝宝。他们有的兴奋不已,围着左看右看;有的惊慌失措,避之不及;有的虽然害怕,却仍忍不住好奇地探头张望。孩子们对这些相貌丑陋的小家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提出了不少问题:“这是不是蛇?”“它长大了会变成蚯蚓吗?”“它会咬人吗?”“它吃什么?”“它从哪里来?”……孩子对蚕的探究兴趣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认为对蚕的探索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第一,蚕与蝌蚪、鱼等动物相比,容易饲养。能让孩子们自己管理,从而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第二,中班幼儿的兴趣极易转移,蚕一生的改变能保证幼儿对蚕持续地关注。当他们有了一个发现,讨论、探索找到答案兴趣减弱时,马上又会有另一个新发现,引起新的探究欲望。孩子们将在发现~疑问~探究~解决~再发现这一过程中乐此不疲。第三,对中班年龄的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主题活动中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探索的兴趣。我们很多家长小时候也养过蚕,有切身的体会,不会再象以往的活动那样要挖空心思网上、书上搜寻资料。当孩子们产生问题时,家长将很乐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孩子。

本主题的开展除了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蚕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激发与培养。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阳,在情感方面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接受他人的关爱,而不会付出,也缺乏付出的机会,教师应为孩子创设这样的环境和机会。我们希望通过让孩子们饲养蚕能够初步培养他们爱的情感,使他们学会付出,明白生活中人人都应付出一点爱。

因此我们准备和孩子们一起开展 “我的朋友——蚕宝宝”探索型主题活动。

本次主题我们将教师设计和提供的活动与幼儿自己的自由探索以两条平行线同时展开。以幼儿自己的自由探索为基础,在观察分析幼儿的言行后,当所出现的问题是大部分幼儿共有时,我们就设计安排了以下的探索活动。

 

 

 

 

三、纲要目标

 

科学态度:

1、通过对蚕的观察 ,萌发幼儿关心科学、好奇好问的积极情感。

2、通过照顾蚕宝宝,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引起幼儿对小动物的同情,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知识技能:

通过活动了解蚕的生长、繁殖、各阶段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用途等基本知识。

科学方法、能力:

1、通过观察、集体讨论等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2、引导幼儿收集信息,培养收集、保存、展示信息的能力。

3、培养、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协商能力。

科学行为、习惯

 


不错的 :

能从资料中、交流中、观察中、操作中发现问题,并会大胆提问。

 

 

 

 

 

四、活动方案

 

示范性方案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探究类)

探究的问题:新朋友长什么样?怎么能看得更清楚?

探究活动:用眼睛看、使用放大镜辅助观察、多种方法记录

幼儿讨论:

A:用眼睛看只看见它的身体黑黑的。                                      

B:用放大镜看还能看见它的身上有毛,有细细的脚。  

C:我也用了放大镜,怎么看不清楚?                         

试一试:用正确方法使用放大镜。

探究结果:用放大镜看比眼睛看更清楚,但是要注意方法。

 

 

活动二: 分家家(综合类)

探究的问题:什么样的家适合蚕宝宝住?

探究活动:比较选择、动手制作、给蚕宝宝搬家

幼儿讨论:

A:我喜欢XX一组的新家,因为它的盖子上有小洞洞。

B:盖子上有洞洞,蚕宝宝就不会闷死了。

C:XX小组的盒子很大可以住很多蚕宝宝。

探究结果:蚕宝宝的家(纸盒)要有透气孔,要保持干燥、整洁。

做一做:

A:选择工具。

B:分工合作。

 

 

活动三:黑宝宝长大了(探究类)

探究的问题:黑宝宝有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记录与实物对比、使用放大镜观察、多种方法记录

幼儿讨论:

A:蚕宝宝身体变大了。

B:黑衣服换成了黄衣服。

探究结果:蚕宝宝的样子变了。

 

 

活动四:宝宝成长相册(制作类)

探究的问题:蚕宝宝每天都在长大,怎样才能记住它新的变化?

探究活动:讨论、欣赏、制作、交流

做一做:

                                           相册封面

         

 

                                   蚕宝宝的部分照片

 

     
                 

 

活动五:黄宝宝变了(探究类)

探究的问题:黄宝宝有什么变化?它为什么变了?

探究活动:交流日常发现、具体感知(观看幻灯片、FLASH)幼儿讨论:

1、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A:蚕宝宝身体变白了。

2、它为什么变了?

A:我看见盒子里有黄黄的东西,妈妈告诉我是蚕宝宝脱下来的衣服。

B:蚕宝宝身体在长大,可是它的衣服太小穿不下了,所以要换件大衣服。

探究结果:蚕宝宝要长大就要换掉旧衣服。

 

 

活动六:找五官(探究类)

探究的问题:蚕宝宝的五官在哪里?

探究活动:自由观察、交流发现、集体观察解决疑问

幼儿讨论:

1、五官在哪儿?

A:蚕宝宝的眼睛在头旁边。

B:蚕宝宝的鼻子在前面。

C:那不是鼻子是嘴巴。

D:找不到它的耳朵。

2、认识气孔

A:气孔和鼻子的作用一样吗?

B:它有几个气孔?

探究结果:蚕宝宝的五官和我们长得不一样。它没有鼻子,靠身体两边的气孔呼吸。

 

 

活动七:陶艺活动(制作类)   配有活动录像

活动目标:

1、在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蚕的外形。

2、通过陶艺活动让幼儿表达对蚕宝宝的喜爱之情。

3、引导幼儿练习敲、捏、揉等基本技能,提高幼儿

   


不错的 的制作能力。

活动所需资源:

1、幼儿操作材料:陶泥、刻刀、毛笔、水、垫板、桑叶

2、教师范例:蚕

活动内容及过程:

1、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2、与幼儿一起制作桑叶,练习敲、捏、揉等基本技能。

[1] [2]  下一页

,我的朋友-蚕宝宝(推荐)

《我的朋友-蚕宝宝(推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