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作文网自然类作文关于流星雨的作文英仙座流星雨:历史
英仙座流星雨:历史

英仙座流星雨:历史

04-11 23:50:48  浏览次数:660次  栏目:关于流星雨的作文
标签:有关流星雨的作文,描写流星雨的作文, 英仙座流星雨:历史,http://www.dbk123.com

  英仙座流星雨最早的(de)历史记录出现在公元36年的(de)中国史籍中,记录了超过一百颗流星,日本与韩国也分别在八至十一世纪有详细的(de)记载,但十二至十九世纪则只有零星记录。八月流星之多早已为人所知,英仙座流星雨甚至有「圣劳伦兹之泪」之称,因为在每年八月十日的(de)圣徒日时,在英仙座总有大量的(de)流星出现,但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周期性出现的(de)确认则是在1835年由Quételet(布鲁塞尔)所记录。

  第一位对英仙座流星雨进行计数统计的(de)是EduardHeis(Münster),他(tā)在1839年统计每小时英仙座流星数量达160颗,自此之后,Heis与全球其它(tā)观测者每年都做类似的(de)计数,至1858年止,历年来平均每小时出现数量为37~88颗,有趣的(de)是,1861年突然激增至78~102,1863年更提高至109~215,到1864年数量仍高于平常。根据GiovanniVirginioSchiaparelli计算1864~1866年英仙座流星雨轨道的(de)结果发现,英仙座流星雨极有可能和(hé)一颗周期120年的(de)Swift-Tuttle彗星(1862III)有关,因为每当这颗彗星接近近日点后,流星数量便有激增的(de)现象。109/PSwift-Tuttle彗星最初是由LewisSwift与HoraceTuttle分别于1862年七月发现的(de),当时它(tā)是一颗7.5等的(de)彗星,九月初时升高至二等,彗尾长25~30度(北斗七星的(de)六倍长),相当壮观!这也是人类首度发现流星雨和(hé)彗星之间的(de)关联。

  到了二十世纪初,英仙座流星雨数量有降低的(de)趋势,在1901~1910年间,Denning的(de)统计平均每小时数量为五十颗左右,1911年更降到只有四颗,1912年也只有12颗。正当人们怀疑英仙座流星雨是否已经「寿终正寝」时,接下来的(de)几年它(tā)却又恢复正常,并在1920年意外地(de)发生大爆发,达到每小时两百颗以上!最令人不(bù)解的(de)是,此时其母彗星在远日点附近!虽然英仙座流星雨1920年代有几年又陷入低潮,但是在1931年与1945年分别又达到每小时160颗与189颗的(de)规模,后来一直到1960年代都没再发生异常现象。

  1973年,BrianG.Marsden预测Swift-Tuttle彗星将在1981年九月16.9日到达近日点(+/-1.0年),这个消息立即吸引了大批的(de)观测者加入英仙座流星雨的(de)监测行列。这项预测果然没有让人失望,英仙座流星雨从1966~1975年间的(de)平均每小时65颗跃增至1976~1983年的(de)90颗,1983年时最高甚至达到187颗过,虽然这次流星观测者算是大饱眼福,但彗星观测者却始终没有看到这颗神秘的(de)Swift-Tuttle彗星。

  在1983年的(de)高峰之后,英仙座流星雨又开始走下坡,1984年的(de)极大期刚好在满月后一天,但荷兰流星协会仍然记录到最高每小时60颗。1985年,虽然没有月光的(de)干扰,但数量已降至每小时40~60颗,1986年的(de)情况也差不(bù)多。

  1990年代初,Marsden公布了新的(de)预测,如果P/Swift-Tuttle彗星与1737年Kegler所观测的(de)是同一颗彗星,那么它(tā)将在1992年十二月再度通过近日点,随后,Swift-Tuttle彗星在1992年二月被发现,但英仙座流星雨则到1993年才在欧洲出现极大,当时全球观测者蜂拥至中欧观测这次流星雨,果然不(bù)负众望地(de)出现每小时200~500颗的(de)惊人数量,这股高潮一直持续到1994年。

  在最近三、四十年间的(de)观测中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de)现象。英仙座流星的(de)亮度似乎在极大前比较亮,1953年,A.Hruska(捷克)发现在八月八日至十二日间出现的(de)英仙座流星平均亮度约2.5等,但八月十二、十三日降到2.8等,十四、十五日更降到3.4等,1956年,ZdenekCeplecha也观察到类似的(de)光度降低现象:八月四至十日间平均亮度为2.68等,但八月十至十五日则降至2.94等,光度最高的(de)时段反而发生在八月六、七两日的(de)2.31等,十三、十四日为3.18等。虽然Hruska与Ceplecha的(de)观测结果似乎不(bù)尽相同,但从各方观测报告来看,两者的(de)数据皆获得(de)支持。1983年,另一支西班牙流星观测组织对英仙座流星雨的(de)光度作了详尽的(de)记录,结果比较接近Hruska的(de)数据,在八月一日至十三日间,流星的(de)平均亮度从1.75逐日降至2.04等,之后在十四日降至2.19等,十五日2.52等,十七日2.77等,十九日2.92等,二十日为3.45等。英国流星协会主席RobertMackenzie认为英仙座流星光度分布是受到流星体质量密度变化的(de)影响。

  1986年,PaulRoggemans(比利时)在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十六日间共观测了1315颗英仙座流星,平均光度为3.10等,其光度变化大约是逐日递减10%,但有两个例外,一是八月五、六日与六、七日间,光度陡降至3.54等,第二个是在八月九、十与十、十一日间,光度降至3.71等,从这组资料来看,似乎又较接近Ceplecha的(de)说法。

  不(bù)论如何,从上述这些光度记录可知,英仙座流星雨的(de)流星体分布并不(bù)均匀。

  另一项从最近三、四十年统计出来的(de)结果发现,英仙座流星出现尾迹的(de)比率相当高,这也是英仙座流星雨在古代即受到注意的(de)关键之一。MiroslavPlavec研究了1933~1947年间8,028个英仙座流星,发现在1933年有尾迹的(de)比率为45%,1936年为60%,1945年35%,1947年则为53.5%,从1931~1985年间将近六万颗流星记录来看,有尾迹的(de)比例则为45%。

  自19世纪60年代起,英仙座流星雨的(de)轨道资料就一直比其它(tā)流星雨都要多且详细,尤其在最近几十年间,天文摄影与电波观测兴起,使得(de)轨道要素的(de)准确性更加提高。

  据专家预测,2009年8月12日会出现极大的(de)英仙座流星雨,一年一度的(de)英仙座流星雨已经来临,地(de)球从今年7月17日至8月24日穿越英仙座流星群的(de)轨道

  【08年8月13日英仙座流星雨】

  8月13日凌晨,英仙座流星雨将再次出现并达到“极大”,每小时约有100颗流星从英仙座的(de)方向投射而来。

  资料显示,近年英仙座流星雨一直相对稳定,流量每小时约为60-100颗流星,达到“极大”的(de)前后几天也可能达到每小时10颗左右。

  但省天文学会科普专家沈斌介绍,能看到多少颗流星与观测者所在地(de)的(de)天空明暗度有很大关系,天空越暗能看到的(de)流星就越多。因此,在武汉市区想凭肉眼看这次流星雨,就要碰运气了――由于灯光等原因,可能会偶尔看到特别亮的(de)火流星。因此,专家建议公众选择地(de)势开阔、天空较暗的(de)地(de)方,于13日凌晨1点到4点间,面朝东北方向的(de)天空观看。同时提醒摄影爱好者,流星划过天空的(de)速度很快,应把镜头对准东北方向上空流星可能出现的(de)区域,“守株待星”,伺机抓拍。
 


如果要转载作文《英仙座流星雨:历史》,或者小学生作文网上其他原创作文,
请注明出处(www.dbk123.com)
,英仙座流星雨:历史

《英仙座流星雨:历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