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诗词教学浅谈古诗教学之“三到”
浅谈古诗教学之“三到”

浅谈古诗教学之“三到”

11-15 19:42:29  浏览次数:125次  栏目: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 浅谈古诗教学之“三到”,http://www.dbk123.com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往往只注重介绍讲解,逐句解释。学生领会不到美的意境,得不到语文能力的训练。我认为古诗教学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把诗读到心里去
  
  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讲究平仄押韵。反复朗读是学习古诗的最好方法,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抓住朗读环节,传授朗读技巧,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把诗读到心里去。
  1.借助拼音,读准读顺。《新课标》指出:朗读教学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因此,在初读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进行自主朗读,力求读得正确、流利。对于学生的初读,要有所检查,有所指导。
  2.抓住韵脚,读好诗韵。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首先要将平仄音读正确。其次要注意将各韵脚的音节读得正确中肯。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和谐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
  3.把握节奏,读出韵律。古诗富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①节奏。通过范读或听录音,引导学生找出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首先将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五言句分成“△△‖△△△”形式,七言句分成“△△△△‖△△△”形式,然后再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后一部分三字划分成“△|△△”、“△△|△”或“△△△”停顿形式,有时七言句的前部分划分成“△△|△△”形式。如《望洞庭》一诗,可指导学生合理划分节奏并用符号加以表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②重音。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如本诗应把“两、镜、一”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③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减弱,语速平缓。
  4.饱含激情,读进心里。读诗不是停留在嘴巴上的念读,而是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一种表现式朗读。在指导朗读时要教给学生发音技巧,告诉他们声音是从胸腔里迸发,用气送出来的,读时音似断非断,气断意连,如读文言文一样满怀激情,感情饱满,把字字句句读到自己的心坎里。
  
  二、激发想象,引导学生把自己读到诗里去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在学生读好诗的韵味的基础上,还要从整体入手,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反复吟诵,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诗所描绘的画面,把自己读到诗里去,充分感受诗所表现的意境,从而深刻地理解诗意。
  1.反复吟诵激想象。“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正是诗如鼓琴,声声见心,易唱易吟,悦耳动听。又因为熟读是传统的教诗方法。因此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激发想象是理解诗意的最有效、最朴实的方法。
  2.电教媒体助想象。由于诗所表现的社会时代,人文思想,风土人情已是遥远的过去,对于阅历很浅的小学生来说,理解很困难,这就要借助于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形象。
  3.实践活动促想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作画、表演,再现诗境,更能引发学生想象,促进对诗的理解。
  
  三、借助资料,引导学生读到诗人心里去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的感受。教者要凭借相关资料,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体悟诗人心境,感悟诗人形象。
  1.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学习古诗词,只有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借助资料,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
  2.借助资料,体悟诗人心境。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幅图画。然而,诗中所表现的人、事、物,已时过境迁,学生难以产生共鸣。教学中,要借助资料,把学生带到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感受作者正面临的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感悟停留在那样的幻境之中。
  3.借助资料,感悟诗人形象。言为心声,诗为情生。不同的诗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通过各种资料,透过诗人不同的诗,可以解读到诗人不同的情思,感悟到诗人丰满的形象。
  “把诗读到心里”,“把自己读到诗里”,“读到诗人心里”,这“三到”既是教法,也是学法。
  ,浅谈古诗教学之“三到”

《浅谈古诗教学之“三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