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
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

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

04-08 14:29:47  浏览次数:217次  栏目: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标签: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集, 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http://www.dbk123.com

师:为什么这么估计?你们的根据是什么?第2小组。

生1:我们推测积聚10毫升水需要10秒时间。因为流完100毫升大约在100秒左右,所以10毫升应该在10秒左右。

生2:我们有不同的意见。因为水起先会流得快一些,所以积聚10毫升水的时间应该是少一些的,所以我们推测7秒就够了。

师:第9小组,你们又什么推测是15秒呢?

生3:我们是乱猜的。

师:你们认为哪一种更有根据呢?

生讨论。

师:让我们一起用实验来验证吧!

因为学生有了第一次推测时的反思,这一次的推测显然有了事实的依据。但是,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是受到前概念的影响,并没有依据第一次测量的数据来进行推测。当然,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含糊性。学生在推测的过程中,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等于流完100毫升水的十分之一时间;二是小于流完100毫升水的十分之一时间;三是大于流完100毫升水的十分之一的时间。在此,引导学生来梳理推测的思维过程是十分有必要的。此时,让三种不同深度的思维方式在全班中交流,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思维的合理性。随着交流的深入,学生的思维清晰了:因为水流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所以流完10毫升水的时间应该是小于流完100毫升水时间的十分之一的。随着学生亲自实验的验证,在脑海中形成了科学概念:“水在滴漏的过程中,水位高的时候,水流的速度会快得多,并不相等。”

同样,在前两次测量的基础上,“推测量筒里的水积聚50毫升时,又需要多少时间呢?”这是思维的又一次跨越,这时学生的前概念已并不仅仅限于课始。通过前两次的推测与验证,学生在思维中已形成“先快后慢”这一概念,再根据二次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推测,引发学生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推测数据,并通过了实验的验证。至此,学生经历了一次系统的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提高了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建构了“流水具有等时性”的反例概念:“像这样的一个滴漏装置,水流的速度并不相等,时间并不相同。”

三、分辨正反例现象,形成科学新概念

概念形成是指学生在对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事例进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抽象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构建概念的过程。概念的构建需要多层次地进行,要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反过来,如果学生只是知道了概念的名称和定义(字面上的),那他头脑中关于概念的印象便会很模糊、不准确或者根本就没有任何印象。这就需要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正反例现象都能有清晰的认知,使学生能一接触科学概念,头脑中便会出现这一科学概念的具化现象,甚至能够产生一幅会动的画面。所以,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形成科学概念,也必须通过清晰的正例和反例现象的分辨,让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属性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知地图,从而形成概念化,并创造出新的范例。

当学生形成“流水具有等时性”的反例概念后,如何引导学生完整地形成“流水具有等时性”这一新概念呢?“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水钟能准确地计算时间吗?”对于这一问题,在前面的思维推测与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已然明白,这样的水钟并不能准确地计时。水钟要准确地计时,水流的速度必须要一样。而此时,要想让学生对“流水具有等时性”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理解,必须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对其正例现象也要清晰化,通过正例现象与反例现象的区分,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

课例:

师:要想使水流的速度一样,你们认为用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生讨论交流

生:往里面不停地加水,水流下来的速度就一样了。

师:真是一个好办法。只要让水位都保持在同样的高度,水流就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了。同学们请看。(出示水钟图)

师:古人制作的水钟是不是以这样的方法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呢?

生观察水钟图后,交流。

这是建立在前三次有结构有层次的思维之上的又一次理性的推测。这一次的推测是严密、细致的逻辑思维过程,这就犹如解一道几何证明题,经过一步步系统的逻辑推理后,就要达到证明的结果了。此时,也是引导学生在其头脑中形成“流水具有等时性”的正例现象,从而达到形成“流水具有等时性”这一完整概念的目的。学生在前面推测与验证的探究活动中,已然明白,造成水流速度不一样的原因是水位的高低不同,而要想使水流速度相同,只要保持水位的高低就可以了。学生的理性推测在古人制作的水钟图上得到了证实,正因为是保持了水位的同样高度,使水钟的水流速度相等,从而可以进行计时。当学生思维进行到此时,看着水钟图,学生脑海中就会出现这样的一幅会动的画面:水钟上的水位永远都保持着同样的高度,而滴下来的水流速度永远都是相同的。至此,在正例现象与反例现象的相互作用下,“流水具有等时性”概念在又一次的推测与验证思维过程中得以形成。

推测与验证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它不仅取决于观察结果,也取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老”的经验与知识与“新”的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严密细致的推测与验证思维过程中形成新概念,获得新知识,使他们的知识层次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

[2]郝京化,陈华彬,梁玲.小学科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3]郁波,走进课堂-小学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上一页  [1] [2] 

,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

《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