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抽测试卷,http://www.dbk123.com
1、信的格式有错误,请在原文上改正过来。
2、根据短文填空:
(1)“美好的节日”指的是 月 日。
(2)文中的“桃李”指 ,栽种桃李的人是 。
(3)文中划“ ”的句子,意思是( )。(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我的萌芽生长,没有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②我的萌芽生长,都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③我的萌芽生长,有时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㈢、戏如人生(12分)
一位台湾老人游东京,携介绍函到新宿公寓来找我。我见他鹤发童颜,气宇不凡,不免对他肃然起敬。
他说明来意,要我介绍一家东京歌剧院,由他购票入场,唯请特准他散场时到后台参观一下。
霎时间,他的形象在我眼里缩小了,原来他是个老不修,初到东京,什么正经的不看,但图亲近日本女戏子。但我受人之托,不得不挂个电话给那家剧院,替他定了当晚票位,并拜托票房经理指定一位服务员,在散场时引带这位老者进入后台参观。
第二天早上,这位老人特来致谢辞行。他很得意地说,此次游日,过境签证只限两天,他只能重点考察三个目标,虽很细微,却能由微而窥大;尤其最后一项,得我之助,混入后台,所见所闻,极有心得。
这时,他的形象稍微放大,也扭正了些。我问道:“是哪三项?”
“我是个缺德鬼,素来察人观耳后;穿堂过户,乐看人家厨房的抹布;考察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这次我来东京,千街万厦,不在眼里,但看:一、菜篮,二、公厕,三、后台。我首先站在东京旧式菜市场门口,看一个个日本主妇提着菜篮出来,篮中食物相当丰富,尤其种类分配均匀,这是日本最足以自傲的一点;其次,我到新宿高架电车道下面,观察日本人随地小便的集密区,这是日本最丢脸的一面;最后,承你安排到剧院后台参观,使我非常感动,藉此了解日本民族的特质。”
他的形象再放大了,我急切问道:“您看到了什么?”
“昨夜演出《茶花女》悲剧,散场时,我被带到后台去,这时,女主角正由一个老妇扶着走下台来,她仍不停地唏嘘,呜咽着,表情非常悲怆,似乎戏还在上演。那老妇一边替她拭泪,一边安慰道:‘姑娘啊,别再伤心!现在是1980年,戏已经落幕了,我们不在巴黎,在东京,你不是苦命的茶花女,而是日本最幸运的姑娘,你慢慢回过来吧!乖 好姑娘 回过来吧 慢慢的 后台这一幕,使我大开眼界,我活在中国社会,惯看‘人生如戏’,昨夜得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
这时,那老人大大膨胀起来,形同巨人。我再三请他留下长叙,却留不住,他才走到门口,又折回来道:“差一点忘了奉告主人,方才经过你的储蓄室旁边,偷看一下,发现有条抹布不够干净。再见!”
他的形象终于消失在人海中。
1、“老不修”的意思是( )
A、鹤发童颜,气宇不凡 B、闲不住,总爱到处看看
C、老不正经 D、到老了也不愿意休息
2、老人自称“缺德鬼”的原因是( )
A、不看表面看里面,往往使人难堪
B、 缺乏好的品德
C、这是老人自谦的话
D、乐看人家厨房的抹布
3、文章表现老人什么性格( )
A、闲不住,愿到处考查
B、 对日本的菜篮、公厕、后台情有独衷
C、表现了老人乐观开朗的品质
D、实事求是,认真执着
4、通读全文,作者写“他的形象在我眼里缩小了”的作用是( )
A、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B、是我们理清文章脉络的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C、反衬出我和老人爱好、追求的截然不同。
D、欲扬先抑,形成起伏,为后面形象逐层放大作铺垫。
5、下面哪组标点符号,填写在短文中的空白处最适合( )
A、! , 。 …… B、, , ! …… ’
C、, , 。…… ” D、。 , !
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人生如戏”表现了中国人乐观开朗的一面。
B、本文表现了希望民族奋进,渴望民族振兴的拳拳之心。
C、“随地小便的集密区”表现了日本民族劣根性的一面。
D、本文精心剪裁,刻意取舍,产生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
E、 本文多用对比手法,如中国与日本的对比,“我”与老人的对比,“我” 对老人前后感觉的对比等。
㈣、完璧归赵(10分)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壁。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 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奏者, 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范相如可使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任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帮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落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 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壁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 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闻: 易: 予: 徒: 勿: 曲:
2、 试翻译“相如曰: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四、习作。“种下思想,收获行动;种下行动,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品德;种下品德,收获命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养成了哪些习惯?请以“我的习惯”为题(也可自拟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30分)
附: 听力材料(短文读两遍)
盲人心中的明灯
大学实习时,我带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暗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他们的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上一页 [1] [2]
,六年级语文抽测试卷